甘肃庆阳宁县米桥乡农民在农田内种植的小麦被乡里派人推倒,并被要求种苹果树。米桥乡乡长称,对于种植苹果树的村民,每亩给予200元的补贴。但大多数村民称未拿到这笔补贴,因不懂技术,种下的苹果成活力低,农民得自己想方设法解决自家口粮问题。
如果按价格算,苹果绝对比小麦能卖钱。政府让百姓不种小麦改种苹果,如果做好了,应该能提高他们的收入,算是帮助农民增收的好事。但恰恰好事没办好,麦苗被毁了,苹果树却没活几棵,苹果没结几个,更不要说卖钱了。
苹果树种下了,迟迟开不了花结不了果,原因大致有这么几个:一,强制农民改种;二,相关补助没兑现;三,种苹果的效益不明显;四、农民没经验;五、种植服务不到位。这种情况下,农民没意愿,不会种,苹果树岂能长起来?
但这些还只是表面的原因,更深层次,更根本的原因,是政府执政思路出了问题,把苹果树当成“政绩”树来种。从两个方面就可以看出来,一个是,政府明确要求,要重点在当地公路沿线栽种苹果树。按照栽树干部的说法,这样上面的领导干部不用下车,在路上就能看到。另一个是,乡政府提出,在干部中树立“以果看干部,以果用干部,果园出干部”的长期抓果意识、责任意识和干部提拔用人机制。
前者,苹果树成了展示政绩的“展台”;后者,果园成了干部的“摇篮”。多种一棵果树,政府领导就多了一个晋升的阶梯;多结一个苹果,栽树干部就多了一个升官的砝码。打了这种政绩激素的政府和干部,头脑发热,血脉喷张,满脑子考虑的是尽快出成绩,强调“短平快”的打法。而当地适不适合种苹果,农民乐不乐意种苹果,种苹果能不能增收这些根本性和长远性的问题,则根本不予考虑,或考虑的很少,不周全。
现在重表面,为面子的政绩工程屡见不鲜,原因就是有关政府和官员在决策时,考虑自己的前途多些,考虑百姓的利益少些。为了官位和升迁,脑门一热乱拍板,甚至不惜拿百姓当垫脚石和梯子,打着为民的旗号损害百姓利益。
政绩工程,上,糊弄了领导;下,损害了百姓。政府和官员想创造政绩没有错,但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政绩观,一切以公众的利益为依归,倾听百姓声音,尊重群众意愿。这需要改变考核方式,加大民生指标的比重;同时,要拓展公众议政和监督渠道,让他们在官员任用和升迁上掌握“实权”。如此,毁“民生”苗,种“政绩”树的荒唐事才有可能得到遏制。
本文来自:四川梨树苗网,http://www.lishumiao.cn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四川梨树苗网!谢谢关注!
欢迎您点击观看
宗富果业——榜样的力量